【原创】大学生,要小心你身边的这个信贷“黑洞”!

【原创】大学生,要小心你身边的这个信贷“黑洞”!

不用担保、抵押甚至不用本人签字

只要一张身份证、一张学生证

尚无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

能贷千元 

暗箱操作,你是否看到?

传说中的“校园高利贷”其实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,离我们并不远。校园贷”作为伴随互联网金融发展起业的产品之一,以门槛低,审批快、无抵押,轻松申请的特点发展迅速。但一些不法份子也趁机混入其中。今年以来,我院一些学生由于不理解其中“玄机”,上当受骗者已有好几例!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04.jpg

只要你是在校学生,网上提交资料、通过审核、支付一定手续费即可实现的“校园贷”确实为学生们解决了部分问题,但由于学生的的金融安全意识普遍较薄弱,很多骗局也利用了他们贪小便宜的想法将其拖入水中。下面小编与大家分享一分发生在我们同学身边的案例:

案例回顾: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15.jpg

案例一

这个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”惊险“!


故事发生在我们学院的一个学生也是我的好朋友身上。记得那是一个周四下午,因为没有课,他说出要去干点兼职,说他找到一个3个小时可以赚400元的工作。朋友兴冲冲的去了,大约3个多小时后果然回来了,还拿回了400元。我问他你去那都干嘛了? 他说就是带手机,身份证,银行卡,然后在手机上下载东西注册app。

推广app带身份证,银行卡干嘛? 我感觉不太对,仔细的翻了翻他注册的app,出现了一笔贷款,金额将近4w,分18月还清,还是笔教育贷款!然后他告诉我那个人说每个月15号他给我还钱。我觉得不对, 一定是骗局!连忙打了app的客服,说可以退的,但是需要找到对应教育机构。第二天去了 教育机构,还好工作人员还在,我签了退款协议。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不知道这回事,昨天来的是中介,这个贷款是需要每个月贷款人申请人自己还的。虚惊一场总算躲过一劫,还好教育机构是真的,如果是空包公司呢?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18.jpg

案例二

借贷宝不是借完就不用还的!!!

我是一名大一学生。11月吃饭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大二的学长,聊着聊着觉得挺投机。于是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去了一家酒吧喝酒。第二天他问我说:兄弟,缺钱不?我说:还可以。他又说可以白得5000——1万左右你想弄不。他还告诉我说不用还,也不会打电话追债。我寻思一会儿就同意了。问清楚需要带的证件:身份证银行卡等。过了几天,我俩一起去了大连火车站旁边的宏林大酒店18楼。我在那里用了一下午,直到晚上10点多才办理完复杂的手续。他们给了我6000元左右,双过了10天,我的手机天天被轰炸,常用联系人也天天被追债的轰炸。起初我告诉家里人是骗子,但是后来实在瞒不住了,在家里人的逼问下我说出了实情。父亲替我还了大概2万元的钱,之后我终于醒悟钱没有白来的,借贷宝也不是你借完就不用还的!!!

除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,还有许多发生在其它校园里的高利贷新闻,下编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: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21.jpg

案例一

合肥一名大二学生借2000元后倍增18万,疑似精神失常

合肥一职业学院读大二的男生小林(化名),陷入了校园高利贷漩涡,其今年9月向放贷人借了2000元钱零花,如今刚刚两个月时间,债务本息滚雪球一般增长了接近100倍,到处打短工的父母倾尽家中积蓄,还了1万多元债后,欠的高利贷本息仍有17万多元。小林如今已不敢上学,躲回家中,精神疑似出现障碍。因为追债人频繁上门,其家人甚至不敢回家,只得报警求助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23.jpg

案例二

郑州一名大学生小郑网贷负债60多万元后跳楼自杀

记者了解到,小郑贷款的主要用途是赌球,他迷上赌球后先是小赢了几次,后来越来越上瘾,先后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去贷款,以至于欠下60多万。他多次找家里人要钱。后来,催贷人员越逼越紧,他选择了跳楼。而舆论普遍认为,是P2P网贷平台审查不严,面向学生违规放款,逼死了他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26.jpg

案例三

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,校园贷曝出“裸条”借贷

一女大学生被要求“裸持”(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)进行借款,通过借贷宝平台总共向15人先后借款12万余元两月后滚到25万余元。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,且借款周利息高达30%。北京青年报调查发现,在一些借款群中,女大学生“裸持”借款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,通过“裸持”可以借款的金额是普通借款额度的2至5倍,但逾期未还将面临裸照被公布的威胁,甚至有借款人威胁“裸持”借款的女生提供性服务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39.jpg

案例四

长沙一高校学生陷“贷款购手机”骗局40多人欠下37万元

长沙某大学40余名学生被骗,这些被诱骗的大学生分别贷款购买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苹果手机,总共购买了66台,每台的市场价都在六千元左右,办完贷款购机手续后,手机没拿到,却背负了一身的欠款。总欠款额度达到37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36.jpg

案例五

大学生请同学出面贷款20多万拿去赌球血本无归

杭州某大学生谎称家里开船厂,在新加坡有酒店,兼之出手阔绰,是同学眼中的标准的壕,在取得同学信任后,以做代购生意,向家里证明自己的能力,但缺乏启动资金为名,骗取同学帮他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,拿到钱后却用于赌球,最终全部输光。据悉,被骗学生多达40余人,被骗贷款最多达数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42.jpg

案例六

大学生为买高昂手机,贷3万滚成70多万负债

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,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,申请网上贷款。随后,经过拆东墙补西墙,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,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,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。

尽管苹果6的时代已经过去,但挡不住7来了,看了这些果粉们还想走“校园贷”这种途径么?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44.jpg

案例七

河南一大学生以同学名义贷款百万终以命相赎

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,一在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畸形的消费需求,并且参与非法赌球活动,利用同学的身份证件骗取校园贷款,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0131946.jpg

看了以上案例,小伙伴们是否对“校园贷”有了重新认识?近年来,校园贷款业务是越来越多,对同学们而言,家长每个月给的有限生活费不足以满足大家对大物件的渴望,就是这种渴望使得越来越多的同学身陷泥潭,“资不抵债”之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的家人,所以请大家理智消费。远离“校园贷”,让家人安心。

如何防范校园贷:

1. 应以学业为重,理性消费

2. 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

3. 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

4. 不参与、不宣传“校园贷”违规违法活动

5. 同学之间要相互提醒,发现情况,及时报告

6.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

编辑|邹梦璇

图片|网络

div#stuning-header .dfd-stuning-header-bg-container {background-size: initial;background-position: top center;background-attachment: initial;background-repeat: initial;}#stuning-header div.page-title-inner {min-height: 650px;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