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张常松,一名普通的东软学子,就读于继续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,今年大三。如果没有经历疫情,我想我还过着跟绝大部分大学生一样的生活,在课堂跟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,在寝室跟室友们插科打诨,在运动场跟朋友们挥洒青春,放假了就旅游、健身、聚餐、唱K……享受人生。可身为一名大连人,这一年遇到的三波疫情,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。
2020年元月,当全国都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气氛中,新冠肺炎悄悄潜入武汉,并迅速向全国蔓延,大连也未能幸免。我相信在疫情初始的那一段时间里,大学生们除了每天关注疫情发展动态,可能还为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宅在家里睡到昏天暗地而庆幸,“终于等到躺着就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”、“我不出门我光荣”等等的段子满天飞。可时间一长,大家就都待不住了,很多大学生担当起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,可那一次我没有行动,一方面我觉得疫情离我还挺远的,另一方面我也对自己是否能做好志愿者的工作心存疑虑。
2020年7月,全国高校都陆续开展复工复课,大连也行动起来,我们返校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,毕竟爹妈嫌弃的白眼和我们对同学的思念都到了极限。此时,大连湾某海产加工企业在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上发现了新冠病毒,而我家就在大连湾。没想到,这一次的疫情竟然近在咫尺。很快地,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出现在小区,核酸检测、全面消杀、测量体温、集中隔离、居家隔离……我每天透过家中向外看时,感觉窗外的所有人都异常忙碌,走路都是用小跑的。而我,年纪轻轻身强力壮,总不能只是躲在房间里,我下定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什么。机缘巧合,我得知八方应急救援队非常需要人,不知道哪来的勇气,我报名参加做志愿者并马上得到了回应。就这样,我第一次穿上了防护服,本来就体型健硕的我像极了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“大白”,八方应急救援的战友们都亲切地叫我“张大白”。
实际工作情况远比我想象的困难得多,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二十间大瓦房执行消杀任务。二十间大瓦房紧贴传染源头,并且已经发现了确诊病例。走近消杀区域的时候我迟疑了,我突然害怕起来,心扑通扑通跳的厉害。设备组的队长看到了一动不动的我,过来问:“怎么了?”我站在那里一句话也没有说,一直盯着地面看。因为消杀设备噪音特别大,大声说话也听不清,只能靠辨认口型,我看到队长朝我大喊道:“谁不怕,我也怕,可都害怕,活儿谁干?”是啊,我自己的家乡出了问题,我不上谁上!我一咬紧牙,就背着设备冲进去进行了消杀。当我从贴满封条的消杀区域出来的时候,内心感慨万千,我的家乡只是病了,我要用自己的力量,帮她尽快好起来。
七月正是盛夏,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一箱50余斤重的消毒水,还要拎着25斤重的喷洒枪,一趟下来,连鞋里都灌满了身上流下的汗水。每次做完消杀脱掉防护服后,我总是一遍遍地涂肥皂洗澡,特别害怕自己无意间接触了病毒,反而给家人添了麻烦。
这样的工作我坚持了将近一个月,体重竟然掉了20多斤!我总是开玩笑地说,这可比我在健身房的效果好多了。说归说,这一次,我真切地看到了疫情对整个大连的影响,真心希望疫情快些消散,永远别来。
可生活总是这样充满了意外,在我们又要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,大连市金普新区再度成为新冠疫情中风险区域。这一次,没有一丝犹豫,我要冲到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去!我又操起了“老本行”,投身到消杀的队伍中。冬日的寒风把防护服被吹得像个鼓鼓的气球,里面被汗水打湿的衣服经大风一吹,那真叫一个透心凉。身体是冷的,但为家乡做志愿服务的心却是火热的!这一次我没有畏惧,因为有过之前的经验,现在的我操作娴熟,更重要的是心态平静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我暗自许下承诺:“疫情不退,大白不退!”如果你在金普新区,如果你需要志愿者帮助,请认清防护服上我的标记——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张常松”,对,就是我,张大白!
12月29日,“张大白”出现在大连北站,免费接送从各地放寒假回家的金州学生。我几乎跟每一位返乡的大连学子说,请做好安全防护,同时,如果你愿意,欢迎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。让我感动的是,面对我的建议,几乎没有人退缩和拒绝,甚至好几个人都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,告诉我如果有需求,可以第一时间通知他,因为我们都是大连人,都愿意帮助大连渡过这次难关。在当天的朋友圈中,我写下了这段文字:“希望今日无碍,明日无忧,你我皆好。”
疫情这一年,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就是守护着我们的“大白”,他们用行动影响着我,感召着我,让我变成了今天的“大白”。我想说,未来,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,但青年一代不会停止推动社会前行发展的脚步。大连,这一次,就让我来守护你。